学生作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作品 > 正文
优秀毕业生:王可昕
发布日期:2025-09-02    发布人:阳光外国语学校   点击率:

个人简介

王可昕,阳光·胡桥学校2025届毕业生,九(3)班班长,校大队委员。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正式团员(二胡声部长)、奉贤区国画社团团员;二胡演奏级,国画十级,书法十级。曾获上海市红领巾奖章“个人四星章”称号,连续两年奉贤区“个人三星章”荣誉称号、奉贤区“优秀少先队员”、奉贤区“美德少年(尊重自然奖)”等荣誉称号。荣获第三届青少年国防科技素养创新活动一等奖,第六届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二胡独奏组少年A组二等奖,第八届“希望颂——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”中荣获软笔书法类二等奖,第五届上海市志愿服务、公益劳动风采展示中荣获三等奖。

母校时光

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,四年初中时光如同一幅铺展的画卷,每一笔都浸润着母校的晨曦与星光。记得初入校园时,教学楼前的玉兰花正开得热烈,如今枝头又缀满新绿,见证着我们从懵懂少年走向意气风发的模样。

求知的路上,我始终以勤勉为笔。认真整理的错题,反复演算的习题,灯下逐字研读的课本,构成了日常的主旋律。面对难题,我总是一遍遍标注思路,在办公室里追着老师问细节。正是这份坚持,让我在一次次测试中稳步前行。如今即将远行,最难忘的是师长的目光——张莺老师在早自习的晨光里逐行批改的作业,王猛老师耐心解答疑问,杨水莲老师在我迷茫时递来那句“再试一次”的鼓励……而这些温暖,早已化作我前行的力量。

四年的集体生活是青春最温暖的注脚。作为班长,我习惯了在自习课维持纪律,在同学争执时耐心调解。积极组织公益活动:带领团队在文化广场策划红领巾公益汇演,被“萌动上海”等媒体宣传报道,策划“学雷锋”志愿服务走进社区等等,在一次次活动中明白,优秀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与伙伴彼此成就。担任大队长和校主持人的经历,则让我遇见了更勇敢的自己。从第一次握话筒时的手心冒汗,到后来在主席台上从容主持每周的升旗仪式、运动会、开学典礼等活动,那些与老师在办公室逐字推敲台词的夜晚,与伙伴在排练厅反复走位的黄昏,早已成为记忆里最亮的光。

母校的时光,不仅有书本里的墨香,更有兴趣爱好铺就的精神底色。我参加机器人社团:代表区参加上海教博会,参加奉贤区第八届学生活动节闭幕式品牌展示项目,热情地介绍机甲机器人和魔方机器人。二胡与书画也成为我的好伙伴,二胡的弓弦间《赛马》的激昂与《二泉映月》的悠远交替流淌,铺开宣纸,水墨晕染出山石苍劲、梅枝傲骨。而这些爱好,恰是母校“家国心 乐智脑 悦动身 缤纷眼 勤劳手”毕业生形象的生动注脚,让“阳光”二字有了更丰盈的内涵。

前路漫漫,我会带着母校赋予的坚韧与热忱,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奔跑。或许会有风雨,但想起教室里的灯光、操场上的呐喊、师长的叮咛,便无惧山高水长。愿以今日为起点,不负母校栽培,不负青春韶华,大步向前,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
学长学姐说
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:

记得最后一次锁教室门时,钥匙转动的声音格外清晰。回头望,黑板上还留着值日生没擦干净的函数图像,窗台的绿萝又抽出了新叶——就像此刻的你们,正站在这趟旅程最鲜活的起点。

课堂上专注的眼神、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、和朋友分享的秘密,都是这段旅程的宝藏。别害怕犯错——我曾因一次模考失利哭红眼睛,后来才明白,跌倒后爬起的勇气,比分数更珍贵。也别忽略身边人:负责的老师、耐心的同桌、灯下陪你刷题的父母,他们都是你们成长的摆渡人。既珍惜并肩的伙伴,也接纳偶尔独处的时光。

即将到来的挑战,是成长的勋章而非枷锁。愿你们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,用坚持对抗惰性,以真诚对待他人。

初中三年像本仓促的书,但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读。愿你们在蝉鸣不止的夏天里,既拥有仰望星空的勇气,也具备脚踏实地的坚定。我们更高处见。
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

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44号